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阿露推薦>

 

說到<望春風>這首歌曲,哪怕你的台語不是很輪轉,也會接上幾句「獨夜無伴守燈下,冷風對面吹」

 

再不然轉化成簡譜的「2356567 77656」也能操著直笛吹上幾段熟悉的旋律,還是說這樣的情境太顯露年紀了呢(笑)。

 

 

 

 

<望春風>自1933年,經由鄧雨賢老師作曲、李臨秋老師作詞至今已有90年的時間,橫跨了幾代人的生命也囊括了歷史不同的面向。

 

<望春風>就像是傑克的魔豆,順著時光的脈絡向上生長,我們聽著已陳舊過時甚至失真的老作品,翻越雲層發現了巨人的城堡。

 

 

從此,流行音樂的孕育與發展,就像是渺小的傑克闖入巨人的城堡,窺見了流行音樂的嶄新面貌,便再也無法回頭。

 

 

 

 

<望春風>作為起點開啟了台灣流行音樂90年歷史的長河,但它同時也是許多重要轉折的節點。

 

 

每個世代的流行歌手,哪怕有多少世代獨屬的風格與代表作品,也一定會有某個標誌性的人物翻唱屬於他們世代的<望春風>。

 

 

接近我們年輕世代的<望春風>,想來大家都會認同是陶喆在1997年推出的翻唱版本。

 

 

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陶喆》當中,在這個版本的翻唱裡面,有幾處令人為之驚喜的巧妙設計,像是在第一段的編曲當中,陶喆以當時較為少見的阿卡貝拉人聲演唱方式,用清亮細緻的嗓音堆疊詮釋,甚至像是延續MV開頭那一段模擬女人與阿嬤的對話,唱出了專屬於那個年代獨有的關懷與慈愛。

 

 

第一段原汁原味的翻唱就像是阿嬤開頭的那一段話「我們做女人的啊,要做一個好女孩、做一個好媳婦,以後做一個好媽媽,這是我們女人應該要做的事情。」擺在現在社會看待該會是一件多麽令人頭皮發麻的老舊觀念,但細品原版歌詞之後才會暸解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阿嬤所能給予的叮嚀也不過如此。

 

 

於是,陶喆巧妙的在第二段當中加入新填的詞,就像是側面回應了阿嬤的關心,也唱出了新時代女性的感情觀,「花開當折直須摘,青春最可愛。自己買花自己戴、愛恨多自在。」短短幾個字,就拋開了老舊觀念的桎梏,展現現代女性的自主與自在,鼓勵大家追求所愛的同時也不要迷失於愛。

 

 

 

在展場裡我們發現,作詞者李臨秋也說,〈望春風〉原來也是為了鼓勵青年男女,要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一首歌,這麼說來,跟陶喆的新世代主張,其實沒有什麼兩樣。

 

 

其中我最喜歡這段新詞搭配的MV畫面裡,有幾度切換至阿嬤的畫面,那臉上若有似無的表情,像是對觀念新潮的孫女感到無奈,又有一種妳開心就好的慈祥與豁達,處處展現世代衝突下的包容,也給予女性突破的勇氣。

 

 

在這首翻唱的<望春風>裡,反映流行音樂歷史中,愛情觀念的變化。而陶喆以他最擅長的R&B曲風結合台灣經典老歌,也象徵著不同世代音樂交流、融合的新局面。

 

 

種種創新的嘗試也讓陶喆在第九屆金曲獎上斬獲「最佳新人獎」與「最佳唱片製作人」兩項大獎,風光無限。

 

 

今年適逢<望春風>問世90年的時間,大膽的說,臺灣有近九成九的人一出生就活在有<望春風>的世界裡,回到開頭的情境當中,相信大家都能夠了解這首歌曲在臺灣人民的生活裡佔據著如何的地位。

 

 

可能你是聽著這首歌長大的、可能你是聽著爸媽聽這首歌長大的,也可能你是聽著受到這首歌影響的流行音樂長大的,<望春風>被時間的洪流沖散,再與新時代的音樂、觀念、鄉愁、親情重組,成為我們生命的一環。

 

 

 

 

而這些重要的歷程被細心地收納,耐心地整理,並用心地展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將<望春風>之於我們的故事細膩的分成五個不同的歷史面向,有風格的歷史、愛情的歷史、動員的歷史、偶像的歷史和認同的歷史。

 

 

 

而這些內容,經過館方精心策劃,以<望春風>作為核心,囊括了90年來所有與音樂相關的產物,包含電影、雜誌、專輯等等,帶著大家一步一腳印去回味、剖析、感受臺灣流行音樂的歷史。

 

 

在展區的入口處,一段以AI模擬還原的最初試唱<望春風>,和展示台上同步陳列的手稿、黑膠唱片等,就好像時空穿越回到舊時代。還有那個擺滿樂器的錄音間,看時代變動,各式樂器的比重、流行也隨之改變,更甚至是曲風,搭配因應的燈光,轉換多種風格,也顯現臺灣流行音樂的不同面貌。

 

 

期待著大家走進國立臺灣博物館裡探索那些聽說的過去、擁有的現在和未知的未來,還原那些記憶裡的人事時地物,品味背後的故事與情愛。

 

 

 

 

那些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歷史故事都成就了現在的一切,渺小的我們如今住在巨人的大城堡裡,享受著流行音樂所積累的一切成果與美好,在那些歡聚的、悲傷的時刻,

 

 

因為有了<望春風>這首歌曲,哪怕是獨夜也不再無人相伴,因為歌聲會永遠在收音機裡、在耳機裡、在你我動心的每一首歌裡…

 

 

「獨夜無伴守燈下,冷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想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欲問伊經歹勢,心內彈琵琶。」

 

 

 

編輯:黃詩涵

圖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亞洲電台 (總台) 33060桃園市桃園區中平路102號22樓  TEL:(03) 220 – 9207  FAX:(03) 220 – 8729

 


亞太電台 30264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251號14樓  TEL:(03) 667 – 2923  FAX:(03) 667 – 2982

 


苗栗服務中心 36045苗栗縣苗栗市英才路579號  TEL:(037) 322 – 872  FAX:(037) 368 – 893

最佳螢幕解析度:1024×768 亞洲廣播網 Copyright 2024 © ASIAFM!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新竹網頁設計 by 創意數位科技